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一学期很快结束,由于疫情的影响,本学期在园工作时间较短。这学期在校领导的关心下,在本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家园共育背景下百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这项课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在此总结如下。
一、精心安排扎实组织
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本学期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
1.为切实做好课题的研究深入和成果收集,本学期加强了对课题的研讨和核心经验的研讨和思考,使课题研究能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2.组织教师极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具体开展的工作
幼儿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必须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逐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教科研能力。因此,我们开展了各种方式的活动,来不断夯实教师的基础,为进行更好地科研作好准备。
1.提升科研理论水平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表,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加强理论学习,能使教师积淀理论知识,汲取成长的力量,提高自身的素养。于是,我们除了根据上级教科研要求对全体教师进行课题相关知识的培训外,还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通过年级组课题活动专门选择一些适合的家园共育理念书籍让教师学习,分享学习心得,让老师们在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2.提升教科研讨实效。
研讨是提高课题研究实效的有效途径,6月份,结合主课题的课题又进行了“探究班树 沐浴班级文化”的大教研,通过研讨,一个个鲜活的“木文化”理念下的家园共育案例引发教师思考、实践、让教师们能在案例分享中不断反思、不断收获,从而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在园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教师的养成教育观念强化了,家园共育意识增强,幼儿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态度、情感和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1.通过研究,幼儿能力得到了提高。本学期重点在自主性区域活动中充分利用木资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确实提高了创造力,习惯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
2.通过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研究,不再是盲目的,形成了研究和学习相结合的习惯,逐渐有了主动研究的意识和比较规范的实践研究行为。
3.通过研究,促进了办园特色的形成。
四、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
1.受家庭、伙伴和环境的影响,在以往利用木资源的家园共育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预设外的状况,时常让创设的“木”环境成为摆设,提供的“木”材料成为陪衬,让共育活动成为表演秀。
2.教师对于物质文化研究的比较多,忽视了精神文化的研究。基于已有的研究忽视了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对幼儿立德树人的重要影响。
改进措施
1.充分运用木资源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养成按规范活动、形成正确的秩序感成为我们新的研究点。家园双方对于“木”文化理念的认知必须共通、共融、共和,才能真正并启课题的研“途”之旅。
2.明确:什么是木文化?为什么要进行“木”文化理念下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现在我园的“木文化”理论对家园共育的具体实践存在哪些优势与不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课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和思考。
用户登录